浅谈学前教育
前程教育 江娥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完善,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学前教育的机构,学前教育的形势与真正的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形式是不一样的,学前教育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家长因为工作,不得已将孩子放在学前教育机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入学之前能提前适应,能明白集体生活,能够更加的独立,并且在此期间,能够学会一些技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确保了我国各类人才地培养,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经济发展。根据本人从事学前教育7年时间谈谈我对学前教育的一些个人看法:
学龄前儿童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随着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的变化,快速转换角色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惑。由幼儿园“保育”处处的呵护,到学校“教育”处处有严格的要求,在没有合理方式来过渡衔接的状况下,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表现出对学校的陌生感和畏惧,给孩子心理带来沉重的压力,对后续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缺乏对小学学习环境、学习要求的认知和感受体验,自然无法适应小学学习的要求,这是一系列学习困难的根源。我们用心去弥补、衔接幼儿园与小学两种教育方式的距离,通过学前教育的培训,让学龄前儿童有机会去熟知小学的作息制度,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具备小学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
一、学前教育的人格品质发展
学龄前儿童的人格品质它是通过自己的模仿和大人的一系列引导等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幼儿个体适应社会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通过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共同培养下,幼儿逐渐形成对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和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通过研究和事实均表明,3—6岁是儿童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儿童在学前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材。
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成人提供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学前期适宜的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等人格品质的发展;我们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没有在他们的身边,他们接触最多的人是老师或能玩在一块的伙伴,这些人带给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他们的学前教育就更加的重要。
二、学前教育对孩子发展的无限潜能
学前期是儿童的认识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他们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虽然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巨大的学习潜力,看是这种发展特点只是说明了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已有研究证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认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单调、贫乏的环境刺激和适宜的学前教育的缺乏,会造成儿童的认知方面的落后,而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儿童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幼儿的认识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积极地促进儿童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我们必须放眼未来,为我们每一个孩子负责,让他们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三、教师的爱与真诚
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首先从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走进孩子的心灵,观察儿童的语言行动,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爱就是用心灵去体会別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如:孩子刚入校园时,老师面带微笑地一个拥抱、一个爱的眼神或者是一个亲切的问候..爱在我们每日的生活细节当中,每天看到孩子们童真的笑脸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我们时刻做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老师,教学中做到爱在细微处、严在管理中,让我们的孩子在老师爱的滋润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好习惯益终身,学前教育迅速发展也是因为教育的宗旨,让孩子们从学龄前开始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见人要主动问好,上课认真听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在人际交往上做到乐于分享,友爱伙伴、主动帮助他人,做一个诚实守信、善良有爱心的好孩子。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前教育的教师责任是教书,但更重要的是育人。
五、巧妙设计、巧用趣味游戏进行情感教育
学前期的儿童在认识上具有具体形象化的特点,他们的认识活动对行动具有直接依赖性,只能理解具体的事情,不会作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会进行逻辑推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趣味形式,生动、形象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学。
1、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情感。幼儿时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动物或者物品想象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另外,童话故事还有口语多,篇幅小,角角色少,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易于幼儿接受和模仿的特点,所以学前期的孩子总是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在听故事时,故事中的情景、角色会在他们的头脑中栩如生,此时幼儿的情感也最鲜明,对一些遭遇到不幸的人物和小动物,容易产生同情心。因此,我们若能注意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听,利用童话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去打动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勤劳,什么是懒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要教育儿童,首先必须理解儿童,我们在与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不管孩子们的性格、长相、能力、背景如何,我们们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地关爱每个幼儿,把爱散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雨露下健康成长。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2、用规范的教育行为创设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俗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要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的反思,在反思总结不足来积累经验,对于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孩子,不吝情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时注意幼儿的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教育的时机,引导幼儿快乐积极地活动。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学前教育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大力的支持,促进我国优质人才地培养。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学前教育就是孩子们关键的花期,只要我们细心地呵护这些花的种子,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我相信长大后一定会开花结果或者是长成参天大树。
2018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