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儿童幼小衔接
(攸县金鹰飞行幼儿园 张丽君)
儿童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的提前,上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随之偏小,儿童适应幼小衔接班的教育活动及生活技能培养的难度却在增大,作为一线学前教育的我们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少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加上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在知识上的储备,而忽视孩子们在学习习惯及日常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倾听能力等这些能力方面的培养,以致造成部分儿童入小学后学习习惯差,自我管理意识缺乏,社会性适应与交往上也有些障碍,对今后小学学习生活难以适应。针对这些现象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出台各种办法,特别是“去小学化”的政策出台,缓解了很多学前教育工作的压力。但是即便如此仍然还是有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知识储备不够,跟不上小学进度,要求幼儿园应该多多教授小学化知识。所以作为很多乡村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们变得左右为难!那如何真正确定孩子是否达到入小学的水平,下面有一些我幼教工作的一些粗浅观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近年来,幼小衔接的问题得到了教育界专家们的认可和支持,逐渐形成了幼小衔接对幼儿发展重要性的共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幼小衔接问题便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把它作为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两年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去小学化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也得到了很多的成效。那么我们作为一线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对于我们教导的学龄前儿童年龄有着清晰的认识。
一、解析儿童的自然年龄
自然年龄是指一个孩子户口本上面的实际年龄,比如现在在我国孩子们上学都是卡在8月31日,此前出生的满六周岁的孩子可以报名,但此后出生的则不行。所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的可能八月底之前满了六周岁,有的可能9月后满七岁;也就是说,有的孩子刚满6周岁,有的孩子马上就7岁生日了。都是一年级,生理年龄相差近一岁,于是孩子们各方面的发展以及能力将存在差距。我们成人的年龄相差几岁甚至于十岁,在听说能力方面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可是孩子不一样,孩子的年龄越小,相差哪怕是一个月其能力相差也是很大的,比如这一个月宝宝还不会喊人,下个月却忽然会喊爸爸妈妈了!但是我们必须清晰的明白孩子的自然年龄不是确定其是否达到入学水平的唯一准则。
二、解析儿童生理年龄
儿童生理年龄就是指他的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方面发育的生理成熟度。骨骼主要表现为身高,身高优势对孩子的自信建立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在运动能力、同伴和谐关系等都有很大影响。而肌肉分为粗大肌肉和精细肌肉两个方面,粗大肌肉发展是否达标将会决定孩子体育达标的情况和体质的好坏,而精细肌肉(手腕和手指)的发展好坏主要决定孩子入小学后的动手能力强弱与书写的能力。所以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非常重要,别看幼儿园每天玩玩闹闹、跑跑跳跳的好像什么显性的知识类教育都没有传授给孩子们,可是这些儿童入学必备的能力和身体机能恰恰需要幼儿园的老师们在各种跑跳嬉戏的游戏活动中培养。
三、解析儿童心理年龄
儿童的心理年龄是指孩子的智力、情绪、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特征及总体特征。如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那么,什么样的表现说明儿童在社会适应方面似乎还准备不够?比如有一些儿童到了小学后,出现经常生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握笔姿势错误率高、生活不能自理、学习成绩跟不上等现象,造成一些儿童的心理压力过大,甚至厌学的现象。社会适应具体突出的表现就是控制自己的情感、在集体中遵守规则的意识、与人交往的能力等还不能适应上学阶段的需要。幼儿的心理教育主要是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使其能健康成长并激发其上小学的心里愿望。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所谓心理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心理教育的内容来看,一项是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事业、学业成功。另一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在幼小衔接时期更应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结合家园共育及幼儿自身的心理疏导才能真正的做好幼小衔接这一项艰难的工作。
四、幼小衔接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必须注重儿童的能力培养,只有重视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孩子们在自然年龄达标的基础上,同时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同时达到了入小学的水平。所以真正的幼小衔接的工作应该是对儿童进行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指的可不是知识的储备,而应该在《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艺术目标进行以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为目的的能力培养。
在这里我想借鉴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在《入学早知道》一书中,总结儿童在学龄前必须具备的以下八个能力:
1、视知觉能力
视知觉能力是指以视力为基础,使孩子能够对视野内的物体进行观察和辨别的能力。具备了视知觉能力的儿童进入小学以后表现尚可认真,注意力集中!那么我们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儿童的视知觉能力呢?其实视知觉能力分为空间知觉、视觉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空、视觉再认、视知觉速度。那就是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在五大领域的任何活动及游戏组织的时候都会有意培养的能力。
2、听知觉能力
儿童的听觉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成为听知觉,既由“听”到“听到”再到“听懂”,即听知觉能力。那么简单的说具备听知觉能力的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后能够认真并且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在幼儿园我们做出的相对应的工作也是五大领域的活动和游戏的时候都会体现这项能力的 培养,特别是语言活动中尤为明显。比如听故事并且将故事演绎出来等等。
3、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可分为大肌肉、精细肌肉、平衡协调。这些能力的具备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建立的自信心。精细肌肉的能力的具备将会为孩子们入小学的书写打下扎实的基础。不具备平衡协调能力的孩子在体育以及身体健康方面落后于他(她)人,而打击他(她)的自信心。
4、知觉转换能力
知觉转换能力可分为听转视动、听转动觉、视转言语、动转视听。不具备此项能力的儿童在入小学后表现为上课处于放空状态,不听老师的指令(其实是没听到或者压根没听懂),任何事情自己觉得好玩就行。那么在幼儿园这一项的能力培养最为重视,那就是游戏!幼儿园游戏的设计就是以知觉转换能力为目标给儿童设计的。所以在孩子们幼儿园玩玩、跑跑、跳跳真不是随意的,都是老师们精心设计有利于孩子们能力培养的活动。
5、数学准备能力
数学准备能力包括数数、对应、比较、分类、排序、图形建构、时间、钱币、数字推理、数感等。这一项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科学领域里面有非常清晰的要求。
6、语言沟通能力
语言沟通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人类交流方式。语言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语气表达、情感语言、音量、词汇积累、态势语言、看图讲话、语言理解。幼儿园语言领域是贯穿五大领域的,所以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样是幼儿园及家庭都非常重视的,有些家长还会特意给孩子们训练语言能力而去学习口才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它非常重要的。
7、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现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及社会体验课的进行就是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而衍生的活动。社会适应能力好的孩子表现为自我效能好、入学后情绪稳定、会和同伴相处的时候同情弱者,与他(她)人分享、在学校讲文明懂礼貌、自理能力好、交往能力强、孩子们都愿意和他(她)成为好朋友。
8、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有意培养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坚持、积极、责任、思维灵活、独立性、合作性、集中注意力、整洁有条理、荣誉感、好的学习兴趣、生活规律等。
按道理说儿童的自然年龄、生理年龄以及儿童的心理年龄应该是在同一水平,可是事实却往往不是如此。所以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会发现孩子们的年龄相仿可是能力却相差挺大的。同样是六周岁的同龄孩子们,可是由于生理或者心理年龄的不一样造成同一个老师教授知识而成绩却参差不齐。所以在幼儿园学前教育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在知识的认知上为孩子入小学做准备,重要的是在学习习惯、幼儿心理思维方式及生活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做好衔接的准备。作为学前教育工作的我们应该对儿童幼小衔接有着科学的、正确的理解和方法方式,这对儿童以后的学习乃至长远发展会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志亮教授的《入学早知道》
2、幼小衔接最佳期的思考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4、中国学前教育网
5、3-6岁儿童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