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国际教研院组织党员和专家参加革命领袖精神溯源之旅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019年6月1号,湖南国际教研院组织党员和专家赴宁乡刘少奇同志故居开启了为期两天的“革命领袖精神溯源之旅”第二季,积极接受革命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第一章:以知促行
下午两点,迎着和风细雨,在湖南国际教研院王耀院长的带领下,全体同行人员到达刘少奇故里广场。初入故里,朴素的楼牌、抖擞的松柏,攀登于阶梯之上,在巍然矗立的铜像前敬献花篮并三鞠躬,共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与此同时,在领誓人党支部书记何嘉宁同志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了入党誓词。
随后,我们一同参观了刘少奇纪念馆和刘少奇故居,通过讲解员系统精彩的讲解和陈列的丰富历史文物,刘少奇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清晰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拯救民族危难的远大志向,在工人运动和白区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同陈毅等同志一起重建新四军军部,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主持法律法规制定、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等多方面做出许多重要贡献,刘少奇同志的“三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和《论党》到现在依然是中国乃至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座不朽的党建理论丰碑,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于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刘少奇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让全体成员倍受感动,深感教育。
第二章:以行求知
前面连续的阴雨天气让雨后转晴的空气中多了一丝凉爽与湿润。第二天,伴随着晨曦的微风,大家都早早起来在故里农庄外晨练、散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在大家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只有把身体养好,才能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上午九点,我们在故里农庄会议室开展了主题为“革命领袖精神溯源”的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湖南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邓文同志主持。
研讨会上,吴传桂教授谈到了刘少奇同志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总结刘少奇同志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不好好学习要管,品德不好要管,没有礼貌也要管。能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的事情,能使他们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去干,要锻炼他们的劳动观念,提高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学委会主任邓兰英同志提出了要重视家风家教,加强家庭教育。伟人良好的作风习惯与受到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要注重思维学习,开阔格局,提升教育情怀。
诸葛永斌先生通过对刘少奇同志儿时受到教育的思考,谈到了现在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家长、投资人、教师三者发生错位,小学化严重,资源信息不对称等等,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现状,让优秀的教育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是我们幼教同仁应该去思考的。
马学刚教授提出观点要做一个“听话”的人:听党的话,听群众的话,听父母的话,听对手的话,在“听话”中思考。通过“两钱之问”提出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才,检验一个地区教育是否合格,是这个地区受教育的人的身心是否健康。
湖南国际教研院王耀院长在《论刘少奇教育思想及其时代价值》一文中提出三个论点:一、通过刘少奇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纠正当前社会组织结构的指导思想;二、论刘少奇的平民家风与对子女价值观教育;三、刘少奇同志论民办教育。以及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得出刘少奇同志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农民家庭出生的湖湘学子,成长为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卓越贡献的伟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高远的学习志向和一生秉持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精神。高远的学习志向,决定了他学习不是为了单纯的学理研究或是取得一纸文凭、谋个好职位,而是“以天下为己任”,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精神,使他不停地钻研和思考,不断地获得新知和智慧,因此也就比别人站得更高些,看得也更远些,最终成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第三章:知行合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此次领袖故居之行?,虽然只是两天短暂的停留,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深深体会到了刘少奇同志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也深深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更激励我们教育工作者继承和发扬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精神,敢于担当,善于干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扎实推动湖南乃至全国的学前教育做优做大做强,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作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陈诚